English Version 旧版网站 OA 系统 Email 图书馆

  • 国音概况

    Introduction

    学校介绍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Department

    教学院系 党务部门 行政部门 研究机构 其他
  • 招生就业

    Enrollment&
    employment

    本科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博士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附中招生 考级 就业信息网
  • 国音师资

    Faculty

    师资概况 教学名师 博士生导师 特聘教授 师资队伍
  • 合作交流

    Cooperation

    国内交流 国外交流
  • 校园服务

    Service

    国音校历 校园地图 数字国音 国音邮箱 联系我们
E
  • 国音概况
    • 学校介绍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教学院系
    • 党务部门
    • 行政部门
    • 研究机构
    • 其他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硕士研究生招生
    • 博士研究生招生
    • 留学生招生
    • 附中招生
    • 考级
    • 就业信息网
  • 国音师资
    • 师资概况
    • 教学名师
    • 博士生导师
    • 特聘教授
    • 师资队伍
  • 合作交流
    • 国内交流
    • 国外交流
  • 校园服务
    • 国音校历
    • 校园地图
    • 数字国音
    • 国音邮箱
    • 联系我们
  • 国音新闻

    News

  • 国音要闻
  • 媒体视角
  • 国音视界

“国韵”——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作品音乐会奏响杭州大剧院

时间:2023-12-01

来源:作曲系 作者:卞婧婧

“国韵”——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作品音乐会奏响杭州大剧院

时间:2023-12-01

来源:作曲系 作者:卞婧婧

2023年11月28日晚,“国韵”—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作品音乐会在杭州大剧院歌剧院隆重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杭州爱乐乐团承办,并得到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和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的支持,纳入“纪念中国交响乐100周年—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全国展演”。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杨洋,携手板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沈诚教授,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杨靖教授,古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钟之岳副教授,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郭橙橙、打击乐演奏家汪晓与杭州爱乐乐团联袂出演。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教授,杭州爱乐乐团团长李亮出席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主任安承弼教授和浙江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职业艺术学院的领导师生近三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作曲系教师们的作品在指挥与演奏家的倾情演绎下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

本场音乐会上演了作曲系教师近年来创作的八部作品,均来自各乐团委约、项目支持或比赛获奖的精选佳作:谢文辉《鼓瑟笙鸣——鼓乐》、刘青《南音随想》、商沛雷《八仙》、罗麦朔《宋韵三叠》、朱琳《冬景》、阮昆申《启·承》、王东旭《待云雾散去》、胡廷江《狮子楼》(按演出顺序)。八部作品的体裁各异、题材多样,每一部作品都倾注着作曲家对技术与风格层面的完善创新和对文化与精神层面的深度追求。

演出前三天,全体作曲家和演奏家前往杭州,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当中,共同就创作和演奏中的细节问题与乐团和指挥反复沟通打磨,确保音乐会完美呈现。

11月27日下午,杭州爱乐乐团召开音乐会新闻发布会。杭州爱乐乐团团长李亮表示,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首次合作是乐团在“名团+名校”合作道路上新的起点,乐团的业务优势将助力教师作品有更好的艺术呈现,教师的创作实力也将帮助乐团打造更优秀的委约作品。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介绍,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拥有一支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创作队伍,此次合作是与国内一流交响乐团合作的里程碑,即将上演的八部作品不仅表达作曲家根植于中华文化精髓谱写“中国声音”的探索与进步,也反映着中国作曲家对所处时代的音乐思考。作曲系教师代表、杭州爱乐乐团副团长罗麦朔副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本场音乐会的创办初衷,以及八部作品的委约与获奖情况。作曲系教授朱琳在发言中表示,作曲系长期坚持与一流乐团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共同推进管弦乐作品发展的重要途径,作曲家在新视角中对传统文化的诠释,与当代听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形成密切的交流和沟通。

11月28上午,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教授率队赴浙江音乐学院作曲系开展调研,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及一行教师代表随行调研。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洋教授、作曲与指挥系主任安承弼教授、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唐大林副教授,陪同参观校史馆、施光南音乐艺术馆、音乐博物馆,了解浙江音乐学院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师资人才队伍与发展情况。随后,在行政楼会议室展开座谈。座谈会上,双方共同就作曲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建设、作曲人才培养、创作实践活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电子音乐研究中心筹备等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就全面提高拔尖音乐人才自主培养、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音乐学院该有的担当与责任等问题达成共识。座谈会后,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教授热情接待了调研组一众教师,大家共同期待两校充分利用各自办学优势和经验,在新的发展理念和成效下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

11月28日晚,音乐会以谢文辉《鼓瑟笙鸣——鼓乐》开场,作品创作灵感源自九曲黄河的乾坤湾,表达着作曲家内心对壮美山河的敬畏之情。音乐由快板而起,管弦乐队在快速切换的音响画面中营造出激情澎湃的气势,谢文辉创造性地借鉴了爵士乐中切弓的演奏方式,使弦乐发出快速粗粝的摩擦声,与打击乐演奏员汪晓气定神闲地敲击主要节奏音型形成紧打慢唱的关系,音乐在不断涌动的渐强音型中传递着向上奋进的朝气,最后,小号深情地吹响《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曲调后强力收束,赢得听众叫好声不断。

刘青《南音随想》的创作构思强调以不同乐器组在织体间的多种对位关系来塑造音乐形象。音乐的开始,福建南音《走马》的曲调素材,通过木管声部相继模仿灵动地推进,随即传来弦乐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与之形成织体间的紧打慢唱,第二部分突出长笛与大提琴的对话,浪漫性的主题旋律在音响的前景中不断盘旋升温,最后在紧张的节奏脉动中,源自第一部分中《走马》曲调由弦乐奏出,生动传递着南音别具一格、妙趣横生的风格特点。

商沛雷《八仙》的创作题材博人眼球,音乐亦生动活泼,通过五个乐章的形式,生动塑造着八位神仙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其中,每个乐章都有代表性音色音响或主题旋律作为角色表达的主体,比如,第一乐章突出弦乐高音区加之清亮的木管和打击乐器构建空灵通透的音响效果,表达吕洞宾高雅淡泊的文人气质;第二乐章各乐器音色配合下演绎着诙谐的节奏与大管滑稽的主题旋律结合,表现张老果这位“老顽童”倒骑白驴机智幽默的人物形象,商沛雷对音色音响的新颖把控、丰富的技术表达结合清晰的叙事逻辑,将一个个人物形象富有情节性和画面感地展现在听众眼帘。

罗麦朔《宋韵三叠》是为人声、古琴与乐队而作。这首作品是由三个不间断演奏的乐章组成,各乐章的标题与素材直接取自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三首作品《杏花天影》、《古怨》及《玉梅令》并进行重新编创。三个乐章的创作重点分别突出人声、古琴与乐队的表现力,既有细腻而豪放的浪漫情怀,又有优雅深沉的人文气质,以及展现冬日玉梅花开的美好愿景。罗麦朔一以贯之宽广的结构布局、大气连贯的旋律发展、流畅的和声走势加之层次浓密的配器安排,形成一种清晰饱满的音乐气质。古琴演奏家钟之岳与女高音歌唱家郭橙橙的出色表现,为该作品注入新的活力。

朱琳《冬景》(第一乐章)传递出了不同的听觉感受。作曲家将琵琶赋予饱经沧桑的老者的角色,引用柳宗元诗作《江雪》中的四句诗词结合京剧韵白的方式入情地吟诵,以此形成一个“陌生化”主题及音乐要素结构全曲。音乐的和声语言融合着西方频谱技术,音区的分配也有清晰地设计,音色音响营造着“冷系”色调,乐队将琵琶的语汇放大、延伸并细腻地衔接,表现着遐景苍茫的意象。杨靖教授的演绎传神入韵,她对作品中传递的文化精髓有独到的诠释力,并将作品注入了更深邃的精神和情怀。

阮昆申《启·承》是一首主题性作品,作曲家用管弦乐队体裁,深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音乐恢弘大气、朝气蓬勃,传递着史诗般的气质,作曲家充分发挥着铜管的力量,配合着弦乐深情的旋律不断向上攀登积聚张力,表现着新时期中国的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的精神。

王东旭《待云雾散去》是一首以“抗疫”为主题的管弦乐作品,音乐由单簧管低沉地奏出,延伸出弦乐不同声部的对话和交融,碎片化的旋律、多调式的色彩以及半音化的和声推动着各声部层叠、徐缓地延展,音色音响朦胧而灰暗。音乐中,既有深情流畅地情感表述,又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迸发,管弦乐队在动人的旋律基调与戏剧性的对抗冲突中不断盘旋向上,引人哲思又催人奋进,表达作曲家心中对生命的惋惜与对未来的希望。

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胡廷江创作的板胡协奏曲《狮子楼》,该曲创作题材取自《水浒传》中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音乐注重对场景与情节的描绘,中音板胡的旋律带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帮助听众更好的带入到剧情之中。沈诚教授演奏的一段段主题高亢豪放、富有激情,管弦乐队中不同乐器组层次清晰、效果鲜明,带有情节性的配器与板胡的旋律相互烘托与对峙,融入戏曲音乐中的紧拉慢唱与板式变化传递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音乐中,听众可明确感受“北宋街景”、“复仇”、“兄弟对话”等著名场景,作曲家笔下正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在沈诚教授的演绎下表达的淋漓尽致,将音乐会推向高潮!

指挥家杨洋、各位演奏家与杭州爱乐乐团的精湛技艺和对音乐高品质的诠释不但征服了在场观众,也帮助作曲家的作品呈现出更高的艺术境界。

本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展现出我校作曲系多年来不遗余力培养教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不仅进一步拓宽了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中青年教师团队携手国内一流交响乐团、指挥家、演奏家合作的发展路径,而且体现了学校为培养作曲人才,搭建高水平演出平台提供教师作品高质量呈现所做出的努力。


其他新闻

  • 01 2023.12

    学校召开2023年“双百行动计划”项目总结交流会

  • 01 2023.12

    “国韵”——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作品音乐会奏响杭州大剧院

Copyright © 中国音乐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91 | 京ICP备:13044071号-4号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
地址:北京朝阳区安翔路一号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87561 传真:010-64874646
新浪
微博
官方
微信
新浪
微博
官方
微信

Copyright © 中国音乐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91

京ICP备:13044071号-4号